曹县聋哑学校事迹介绍

曹县聋哑学校创建于1989年,现位于曹县南关永安路,学校占地面积8658平方米,校舍面积1100平方米,固定资产164万余元,其中教学仪器设备76万余元,图书2000多册。学校主要招收6岁以上的听障儿童,实行九年义务教育,现有教学班9个,在校学生99人。

      学校自建校伊始,就把“让学生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”作为办学的根本目标,并围绕这一目标做了大量工作:首先,注重学生的康复训练,听障人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的第一大障碍是与正常人的交流、沟通,不但要理解别人的意思,更重要的是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让别人理解,为此,学校在听障儿童的语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,除了坚持在一到三年级开设语训课,以提高学生言语的清晰度以外,还坚持在高年级做书面语的口语化训练,以提高他们言语的逻辑性。近期,学校又投资24万多元,上了两套无线调频助听系统和一套语训系统,还投资10多万元添置了一台听力计。这些现代化的教学、康复仪器的使用,必将大大提高这些听障儿童康复的效果。其次,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是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基础。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课程纲要开足开全课程,并严格按大纲要求进行授课,不随意降低要求,确保学生的课业质量,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。在教师和学生的刻苦努力下,近四年来,我校已先后有21名学生考入了省特教中专进行学习深造。第三,做事先做人,良好的社会道德是真正的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行为基础,我们不光教书,更重要的是育人。由于生理缺陷,导致周围的人对这些孩子的一些行为要么纵容,要么过度严厉,导致这些孩子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,从而不能遵守我们的社会规则,如:普遍存在于听障儿童中的偷摸问题:儿童小时候不知道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,可以拿,哪些东西不是属于自己的,不可以拿,而在学习过程中,由于听障儿童得不到正确的指导(如:周围的人对听障儿童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过于纵容),而产生了错误的认识。等孩子行为习惯养成后,不正确的教育方法(如过度严厉,又刺激了孩子的逆反)又使孩子的错误行为进一步加强。对这一类的问题,我们都有针对性的采取了措施,在平时上课和课下活动中,有意识的渗透这些内容,做到点滴育人,平时育人。我校曾多次被评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。第四,自立是真正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关键。所以,我们在加强文化教育的同时,更看重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,绝不把义务阶段的特殊教育等同于普通教育。我校对此也进行了一些探索。建校初期(1989年建校),由于学生年龄小,主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,职业技术教育没有开展。到了1995年,学校决定筹办一个纸箱厂,培训一批大龄学生并在他们毕业后予以安置就业。经过培训效果不错,参与培训的学生大都可以熟练掌握一至二道生产工序的操作。但后来纸箱厂由于经营不善而倒闭。这是我们初期的办学思路,即校厂连营,学生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校办工厂工作,学校包教学包就业。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,我们着重培养一些工厂操作工。但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弊端,即学生就业依赖于工厂,说到底还是依靠国家的“福利工厂”,厂有则可就业,厂无则失业,这与现在的市场经济是很不适应的,学生可能有了一技之长,但这一技之长并不能保证他们能真正立足于社会,特别是在目前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县域经济情况下,他们以后的就业问题依然得不到保障。后来,我校又断断续续地开展了几项职业技术教育,由于受到师资或资金等方面的制约而最终都没能够坚持下来。到了2005年,在县残联的大力支持下,我校共选派2名教师和12名学生赴济南参加手工编织的学习,准备以这12名学生为骨干开设手工编织的职业技术培训。经过近一个月的学习,这些学生都熟练的掌握了中国结和一些小挂件的编织技术。但是经过市场考察发现,虽然原材料价格低廉,但是其制作过程太耗费工时,学生学成以后若专门从事该项工作,每月的收入连糊口都成问题,更别说自立于社会。所以,其技术只适于恬情休闲,做为职业技术进行培训为学生以后在社会上立足考虑则应予以淘汰。结合目前我们当地经济和社会实际,我校正考虑开设食用菌栽培这门课程。经过各方面的分析考察,证实了在聋校中开设食用菌栽培课有很强的可行性。一是符合学生生理特点,学生易于接受。聋哑学生由于自身听力障碍,所以相对观察力较好。而食用菌生产不象动物养殖、电子装配等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通过声音来辨别,所以,开设食用菌栽培也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。二是学生就业灵活,自立于社会能力较强。食用菌生产规模可大可小,大可进行工厂化生产。从母种—原种—栽培种—栽培等一系列操作过程均可实行工厂化生产,学生毕业后可以工人身份进到其中某一环节作操作工。小至一个家庭,一两个栽培棚,3—5百元即可启动,学生可根据其家庭条件,因陋就简,小投资,自产自销,自食其力不在话下。或逐渐向大规模,高档次品种发展,自立于社会亦不足为奇。第五,自强是真正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保障。除了文化、技能教育以外,我们还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,为此,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,先后成立了舞蹈队和体育队,其中,我校的舞蹈节目《采蘑菇的小姑娘》获县比赛二等奖,歌伴舞《感恩的心》先后参加了县两次晚会的演出,并参加了省特校的文艺会演,获得了优秀奖。我校还是县残联的体育训练基地。

我校还始终把一切为残障人服务作为我们的宗旨,每一个听障孩子不因经济问题而失学是我们的口号也是我们的目标。从2001年开始,我校免除了学生的学杂费和住宿费,至2004年春季,我校又免除了学生的书费。2004年,在县残联的大力支持下,申请到了省残联的福彩助学项目,此项目于2004年底启动,为四十名生活困难的聋校学生资助生活费等有关费用。2007年底又再次申请到了该项目,开始了新一轮三年的资助工程。其余困难的学生我们又利用贫困生救助资金对他们进行了生活救助。七年来,救助资金已达15多万元。对这些有缺陷的儿童,越早介入越利于他们的康复,越早干预越利于他们的成长。我校在做好听障生义务教育的同时逐步开展学前教育工作,提前介入聋生的康复教育,以提高特教的效果和社会价值。我校除了负责听障生的教育工作以外,还为我县的随班就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,除了巡回指导工作以外,今年我校又投资10多万元,添置了感统训练、心理测试、木脑袋、体育训练等康复训练器材和教学器材,可为我全县的各类残障人员提供康复、训练服务,进行资源共享。

在上级领导和县残联的大力支持和全校教职工的努力下,我校取得了较大成绩,除以上单项外,我校还曾被菏泽市政府授予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称号。今后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将以更大的热情,脚踏实地,求真务实,为残障人能够真正的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,真正的共享一片蓝天而努力奉献!

  • 创建者:heze
  • 发表日期:2010-03-26
上一篇:
定陶县特殊教育体育学校事迹材料
下一篇:
扶残助残倾真情 济困救弱公仆心